小小的涼皮攤竟然做紅了無錫城,西北小吃緣何能夠征服江南消費者呢?昨天,記者走訪了錫城的幾家“涼皮”攤,試圖找尋出其中紅火的原因。
在健康路一個背陰的角落,有一個生意紅火的涼皮攤。兩個面盆里放著白得透亮的涼皮,用塑料膜蓋著。旁邊摞著塑料盤子和泡沫飯盒。一個玻璃柜子,里面放著各色調味料。
攤主手上套著保鮮袋,正麻利地往一份涼皮里加黃瓜絲、豆芽。食客一批接著一批,兩張不起眼的小桌子坐著六七個食客,顯得滿滿當當。
攤主陳老板告訴記者,來這里吃的大多是年輕的女孩子,學生占多數(shù)。3元一份的涼皮,一天能賣出去200份,生意還不錯。他們一家人從早上四五點一直要忙到晚上。每天的涼皮基本都能賣完。另一個涼皮攤的攤主,來自鹽城的祖先生夫婦對記者說,他們聽說現(xiàn)在涼皮的生意很好做,就學了手藝,到無錫來擺攤賣涼皮。
價格低廉,適合大眾口味是涼皮走紅錫城的一大原因,也反映出錫城餐飲布局上的軟檔。
正在吃涼皮的崔小姐和肖小姐對記者說,涼皮的價錢不貴,口感也不錯。一般在市中心地區(qū)要找個地方解決午餐比較困難,價格貴,不實惠。來碗涼皮,就能打發(fā)一頓午飯,方便又實惠。在市中心工作或學習的商店營業(yè)員、中小學生是個龐大的消費群體,許多單位沒有食堂,這些群體只能自行解決,而對于月薪不足千元的打工族來說,每天5元也是筆不小的開支,涼皮攤就是抓住了消費空當應運而生。
不過也有人對這種街邊美食抱著懷疑的態(tài)度??尤其擔心的是衛(wèi)生問題。小蘇和小陳說,雖然攤主會采用塑料保鮮袋和玻璃柜等措施,看起來蠻衛(wèi)生,但是她們還是很擔心,而且覺得在街邊吃東西不是很雅觀。
鴻睿機械生產的涼皮機,洗面機,米粉機,我們將以卓越的生產技術,贏得您的支持和信賴! |